Saturday, December 31, 2011

说说网络电视

电视是很多人的生活的一部分,尽管人们越来越多的把时间花在上网,打游戏,当我们闲暇而且衣食无忧时,很多人还是喜欢坐在沙发上,看看春节晚会,看看穿越的连续剧,看看八卦的非诚勿扰,看看良莠混杂的达人秀,尤其家里有老人的喜欢看养生堂或中国戏剧。在多伦多看电视,有线电视基本被Rogers垄断了,30元上下只能看basic节目,有两个中文台,其中一个还是本来就是无线广播的,还时常播印度,阿拉伯语等节目,即使是中文节目也是以广东话为主,而且没什么娱乐节目。
几年前为了看免费电视,有些人买了破解的卫星接收机,与节目提供商进行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的竞赛,尽管有众多高手助阵,怎奈解铃的玩不过系铃的,商家每次升级,破解至少要数月后才会出现在网上,而且越来越难破解了,另一方面,节目源有限,而且卫星信号是单向的,不能点播,所以大家逐渐放弃了这种费时费力的免费。
在互联网遍布的今天,电视节目已不再只是广播和有线电视(cable),众多的所谓流媒体(stream)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,而且很多是free的,甚至没有恼人的广告插入,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所知道的一些选择。首先声明,我不是任何厂商的代理,也没有给别人做广告的兴致,一下提到一些商家产品,仅供参考。
Apple和Google都出了TV Box,实际就是机顶盒,与麒麟电视机顶盒没什么两样。好处是节目源很多,坏处是要付月费。类似的还有NetFlix和Hulu等,你甚至不需要另买机顶盒,可以用xbox, Wii或Playstation观看流节目,NetFlix的basic节目在加拿大的月费是7.99加税,远比Rogers便宜。那么有没有不要月费的呢?答案是有!那就是媒体播放器(mediaPlayer)。
在北美比较流行的有PBO(Patriot Box Office),WD(Western Digital) TV Media, ACRyan PlayOn!, Asus O!Play等,价格在40~100元左右。如果有机会回中国,你可以从中国带一个回来,可供选择的机型是大把大把地,参见hdfan的高清播放机选购知识—附110余款播放机配置

主流媒体播放器的解码芯片主要来自RealTek或Sigma。采用RealTek芯片的机型更为国人喜欢,主要因其支持几乎全部编码,包括RMVB。而Sigma芯片不支持RMVB。我们下载的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都是RMVB格式的,所以采用RealTek芯片的媒体播放器是首选。PBO和ACRyan PlayOn!都是采用早期的RealTek 1073芯片,其解码功能基本满足看各种影视的需要,价格适中。如在多伦多一年前TigerDirect PBO售价$89.99,有$45的Rebate,所以连税下来大概$55。右图是PBO的外观,实际尺寸比一外置光驱还小。

PBO的功能和特点包括:

  • 支持各种显示分辨率和制式,PAL/NTSC,SD,720p HD(50/60Hz),Full HD 1080p(50/60Hz)
  • 支持常用的各种Audio/Video压缩编码,如MKV,RMVB,Dolby Digital and DTS,MP4(MPEG4)
  • 可以用来放MP3音乐,显示Jpeg照片,支持SlideShow
  • 2.5" SATA Enclosure,可以内置一个Laptop用的硬盘
  • Supports USB Storage Devices
  • 支持Network Streaming, UPnP, File Transfer, P2P Download Management,物超所值。
媒体播放器通常采用Linux操作系统,但通常你不需要任何越狱就已拥有root权限。但北美买来的播放器小盒子,通常需要一些软件的patch和升级,才能较方便地观看中文节目。有兴趣上网一搜便会得到无数结果。特别是中文网站hdfan和mitbbs.com未名空间有很多资源和相关讨论。流行的中文影视平台包括HaoIMS,hdpfans在线,V.S.T在线影视,BesTV在线资源等。而这些平台除提供了几十个电视频道的实时和点播节目,还提供优酷网、土豆网、奇艺网、迅雷看看、乐视网、PPTV、酷6、搜狐高清、腾讯视频等视频流媒体。有些流媒体网站不允许北美用户用计算机观看的节目,却允许用媒体播放器观看。左图是hdfans的截图。有空我也会总结一下PBO的改动方法。
如果没有媒体播放器,或者你喜欢用计算机看节目,你还是有很多选择,如上面提到的流媒体大多允许从计算机上在线观看,有的需要安装一些专门的播放软件以支持类似P2P的加速,如BeTV和好易网络电视(http://www.haoetv.com)。以前我介绍过的BeTV(http://www.ibetv.com/),可以用来看很多中文电视节目,涵盖中港台,特别有Discovery Channel探索频道,国家地理,CNN,BBC,欧洲足球,HBO(不错的电影频道,还没广告)和彭博财经(Bloomberg)等国际频道,而且速度非常之不错(可惜Cartoon Network频道不见了)。几个月前BeTV开始需要登陆了。注册帐户并不进行email验证,所以你完全可以注册个无用的email,记住地址和登陆密码即可。
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YouTube(熟称油管)。感谢众多的网友,很多中文的电视节目被搬上YouTube,从影视剧到各种综艺节目,特别的短片等等,应有尽有。不但可以从计算机上看,还可以从Xbox(需要golden membership),Wii和媒体播放器上看,当然也可以从智能手机和各种Tablet上观看,而且新一带Smart TV基本都支持YouTube。把你喜爱的节目加到Favorite或 Watch later的list中,就可很容易的从xbox等设备上播放。
现在各式Tablet也越来越普及。你也可以安装PPS/PPTv(支持Android和Apple的IOS),上厕所都可以捧着看。
告别Rogers和Bell吧!

Saturday, December 17, 2011

读书要用eInk,比较一下Kindle, Nook和Kobo

Update@2012年6月29日:Google刚刚在Google I/O上宣布了7寸的Nexus,今天Cnet发了篇比较:Nexus 7 vs. Kindle Fire vs. Nook Tablet: Battle of the $199 tablets。有兴趣看一看吧。
Update@2012年1月31日:更新了Kindle四代与Kindle Touch,有兴趣看一看吧。
我的孩子很喜欢读书,圣诞节要到了,eReader有很多促销,很想给孩子买一个作为礼物。当然读书也可以用Tablet如Apple IPad2,Anroid tablet,包括新近刚上市的Amazon的Kindle Fire, Barnes & Noble的Nook Color,和Kobo Vox,甚至Playbook或TouchPad。Tablet的种类繁多,功能多样,但若主要是用来读书,我认为还是选用Eink的eReader。

e-ink的eReader与tablet的主要区别是:e-ink的eReader只支持黑白灰度显示,即没有颜色,而且其屏幕刷新速度较慢,不适合显示动态画面,也不适合看影像照片等。e-ink这一源于MIT的技术完全不同于LCD液晶显示,除了超级省电(因为不需要背光),最大优势是其观感非常接近真实的书,如左图所示,看起来很舒适,利于孩子保护视力。
CNet有篇文章讨论Kindle vs. Nook vs. iPad,并且有链接到多个不同的评测讨论。如果你不能决定eReader和Tablet那个更符合你的实际需要,可以好好读读。
如果你prefer tablet,网上有很多评测,包括Apple Ipad2, Android tablet(如Samsung Galaxy Tab),HP TouchPad,RIM Playbook,可以参见http://reviews.cnet.com/tablets/http://www.tabletpccomparison.net/等。eReader通常采用6~7英寸的尺寸,便于手持,又不像手机屏那么小而不便阅读。彩色的eReader基本就是小号的tablet,如果感兴趣,可参见计算机世界杂志关于Kindle Fire, Nook Color,和Kobo Vox的评测(见下图)

Update@Feb 9, 2012: CNet "Kindle Fire vs. Nook Tablet: How to choose".
而采用e-ink技术的主流3个eReader正是由制造上述3产品的同样三公司研发的Kindle,Nook和Kobo。Sony的e-ink eReader也很不错,但由于其价格,书库资源等原因,算不上主流产品,就不讨论了。所以主要讨论Kindle 3,Nook Simple Touch和Kobo E-Reader Touch。网站businessinsider有一篇图文并茂的评测,链接在这里。有图有真相,很不错,只是有些观点俺不能苟同。
比如作者不喜欢touch screen,认为容易误触发翻页。认为Kobu的边框太窄,机身太薄,不易手持。但对我来说,eReader很小,通常放在手掌中,小巧轻便是有点而不是问题,触摸屏很方便,特别是读书并不需要经常敲字,所以Kindle的键盘并不实用,反倒不必要地增加机体个头。作者字里行间都很推崇Kindle,我认为不够客观公正。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文中所论及的Kindle 3是Kindle Keyboard,即所谓的第三代Kindle,后来Amazon也出了款无键盘的第四代Kindle和一款支持触摸屏的Kindle Touch。
这三种eReader都是采用同样的e-ink技术(eInk pearl),采用600x800的6寸屏。具体的技术细节可参见wikipedia的网页。书的资源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。Kindel支持PDF,不过不支持ePub格式。Kobo则相正反,支持ePUB,不过不支持PDF。Nook支持的最好,PDF和ePub都支持。虽然EPUB和PDF之间的转换并不难,但毕竟有点麻烦。像我这样的用户并不介意Amazon或Barnes&Noble谁有最大的书库,因为我不会经常花钱去网上购书的。Kobo书库有50万 eBook和180万免费eBook;Amazon Kindle书库有100万eBook和100万免费电子书。Barnes and Noble的Nook书库有100万eBook和100万free eBooks。总体来说Amazon的书资源更多,其社区更活跃内容更丰富。Kindle的用户可以免费借阅图书馆的书,具体细节参见"How to get free library books on your Kindle"。Kobo在提供很多免费图书基础上,从明年1月将允许近期购买Kobo的用户每月免费下载一本书。另外,Amazon还提供在PC,iPhone和WebOS上阅读电子书的程序。Kindle 3不支持浏览本机上的html文件(旧Kindle 2代支持)。Amazon还提供一种email服务,可以在线转换JPG,BMP,PNG,HTML和Word DOC格式。
这三种eReader都支持wireless无线联网。此外Kindle和Nook有些型号同时支持3G网和Wi-Fi。3G也就是cell phone的3G网络,而且是免费的,用户不用像3G手机那样按流量付费,但3G版eReader本身的价格会比Wi-Fi only的贵50美元左右。Amazon的某些Kindle提供所谓的"special off",也就是有广告插入,可以比non-ad的同型号便宜25~50美元。Kindle 3G在美国是连接到AT&T的3G网,好像在加拿大没有出售,所以不知在加拿大能否连到Rogers或Bell的网。Kobo虽然没有3G型号,但其在加拿大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Kindle,而Nook在加拿大占有率很低,一方面可能是价格因素,另一方面我猜想就是加拿大没有或不支持3G eReader。3G网络不只可以用来下载书,还可用来上网。根据Amazon的网站所述,Kindle提供3个试用功能:
1) 采用WebKit的网络浏览器,可以通过3G连接Kindle Store和wikipedia。其它网页只支持Wi-Fi连接。
2) 朗诵功能,也就是text-to-speech。不知道能读中文否?
3) 播放MP3和Podcasts。MP3音乐是读书时做背景音乐。
听说还可以check email,查看电子地图,打VoIP的电话,不知有人试过没。
它们都有2~4GB的容量,不过Kindle没有SD插槽,而Nook和Kobo支持MicroSD,所以可扩展up to 32GB。 三种eReader的电池续航能力都不错,在关闭Wi-Fi的情况下,Kindle和Nook可使用2个月,Kobo可持续使用一个月。 此外,Kindle Touch号称是唯一可以支持text-to-speech和audiobooks,能播放MP3和AAC音频文件的eReader。当前Amazon网站3G Touch(右图)带广告是$149,无广告$189。
这里是3个wikipedia的link: KindleNookKobo

Thursday, December 15, 2011

说说HP的WebOS,兼三谈RIM/QNX

12月初有人在文学城上讨论如何在TouchPad上装Android,我便建议大家等两星期,因HP很快会就WebOS何去何从作出决定,引起了别人的嘲讽,曰:两星期以后又能怎样呢。APPs滚滚而来吗?有点不爽。
而后12月9日,终于看到HP宣布决定WebOS开源,也就是说像Android一样,任何厂商都可开发其软硬件。虽然HP比不上Google财大气粗,而且起步晚,但WebOS源于Palm,同样是类Linux系统,同时也可以把Android的Java VM移植过来,就可运行Android APPs,前途不可限量,说不定APP的确可以滚滚而来。开源比license好,OEM们用起来就无后顾之忧。前提是HP能把开源进行到底。

再说说同病相怜的RIM的QNX,也是处在非常困难的境地。今天RIM的股票盘后跌了8~10%,主要是因为第四季度财报预期不好,而且新一代手机的发行也推迟到2012年后期。好消息是第三季度盈利超出预期一点,并且RIM声明Playbook BBX OS 2.0会如期明年2月推出。但看来大家并不看好Playbook,因为RIM的特长是手机的email服务,而Playbook目前又不支持email。上图来自NPD显示了五年来美国的智能手机(smartphone)市场份额的变化。因Nokia的主要市场是欧洲和亚洲,这里看不出其大量缩水。2006年时Motorola还没完全走下坡路,但其在智能手机方面作为不大,正如图中所示,当时主要是RIM的BlackBerry,微软的WinMobile和Palm的天下。Palm就是今天WebOS的前身。这几年来,后来居上的iOS和Android把这三家当时的主流OS逼得节节败退,但他们还都没有倒下。这对用户是个好消息,只有竞争才会给用户带来实惠。另一方面,正如我所坚信的,RIM不会很快倒下。股票暴跌,大量裁员,用户出走,产品延迟,负面因素很多。但与当年的AMD不同,RIM没有放弃正确的发展方向,而且还在盈利。不要重病用猛药,不要断臂求生,如Nokia放弃Symbian,是因Symbian缺乏生命力,尽管诺基亚也进行了开源,也难免寿终正寝,所以我个人认为Nokia转向Windows Phone是明智之举。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
与IT斗,其乐无穷

现在很多公司无论与IT相关或无关,几乎都会有个IT部门,包括政府医院或银行。IT除了为大家服务,如装个计算机,装个软件,设置email或设置账号,此外IT还负责单位的网络安全,防木马病毒钓鱼DoS,于是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成了标准配置,而且普通用户没有权限改变配置。有的计算机甚至没有访问HTTP网站的权限。安全是得到一定的保障,不过代价总是有的。特别对我来说,经常要做build,公司防病毒软件用的是McAfee,它的on-access scan一下就把build的时间拖长一倍。好在McAfee的On-Access Scan有个设置项,允许用户把一些文件路径加到一个列表从而排除在scan的list,于是我把几乎所以的path都加进去,当然没有把Windows等系统路径加进去,防毒之心不可无。
几天前,突然发现开发的硬件不能ping我的host 笔记本电脑,而从我的笔记本电脑telnet to target没问题。由于其间的连接是ethernet over USB,网络抓包软件不管用,很难分辨问题出于哪个部分,比如target的软件或硬件,USB driver,网络设置,通过交叉测试比对,疑点集中到我的笔记本电脑的防火墙。公司的计算机在登陆到公司的domain后,并不使用Windows Firewall,而是用McAfee的Host Intrusion Prevention Firewall。我检查了McAfee的目录更新日期,发现IT刚刚在一天前Push升级了HIP,从7.0升到8.0,以前安装软件时添加的extra rule都失效了。而且任何新rule和policy都需密码才能设置,显然IT不会把密码告诉我的。没有admin权限又无法停止HIP service,怎么办?偶然发现HIP service depends on 另一个McAfee Firewall Core service,这个 Core Servie运行C:\Program Files\Common Files\McAfee\SystemCore\mfefire.exe,这个service没有起来不会引起IT的注意,而且这个可执行文件并没有被系统lock,改个名,重启,done。当然也可以进安全模式改名,不过有点麻烦。
公司提供了一台新的高性能的计算机,专门用来build,就是编译程序,但是HTTP的port 80被block了。可有时在build时需要登录到公司网络快速查找一些信息,不得矣要用另一台计算机上网再把信息传过来,或者Remote login到build计算机然后从主机copy paste。总之,不方便。用proxy sever吧,一来不安全,二来IT的policy肯定不允许,而且很容易被IT发现,可能会给自己找麻烦。好在公司提供好多Linux Station,供多用户登录。于是用Putty创建SSH tunnel到一台Linux主机,设置IE和Firefox使用socket。从build计算机到Linux主机是SSH加密的,没法跟踪,而从Linux发出的HTTP request也无法跟踪。不但解决了上网问题,甚至上班时间炒股都不用担心引起领导注意。当然俺上班时间一般都在努力工作。
有人打电话问我,Windows Task Manager只显示process的列表,其它tab都不见了,再解决不了只好问IT了。碰到这种怪问题,最好去google search 了,很快在微软网页找到答案,原来是进入所谓的"Small Footprint Mode"。只要“double-click on the border”就可以变来变去的。网页上回复的人中有个家伙竟被折磨了一年多。所以有些generic问题,最好问IT之前先search一下。有些问题就是IT也不明就里。
IT是在其位,谋其政,要保证公司网络的安全和可靠,同时为人民大众服务。我们要支持IT的工作,每当他们为我们解决问题,要不忘感谢。也不要事事全赖IT,很多事情只要Google一下便可轻易解决,不必劳师动众。IT不是万能的上帝,很多问题他们也不可能几分钟内解决。理解万岁!